从一九七八年起,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动力。根据公开数据,一九九○年,我们的出口额只有八百二十一亿美元,而今天,我们的对外贸易却超过了三千亿。 不过面对如此惊人的结果,不少人都露出了忧虑之色。在全面开放之后,对外贸易并未出现预期的报复性增长,许多企业也面临着“订单荒”。随着国际贸易订单的减少,产业链的大规模迁移,打工者的前途何在? 一、国外市场萎缩 做生意,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市场,而国外的市场,才是最重要的。比如服装、鞋帽,曾经是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,不但李宁、安踏等国内潮流品牌在欧美销售,甚至阿迪达斯、耐克等世界知名品牌,都会找中国公司代工。 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,许多住在国外的网民们说,他们现在一看这些牌子,就知道东南亚制造和印度制造是他们的主流。这是怎么回事? 首先,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红利的减少。要知道,我们国家的很多公司,都是靠着人口红利,才能拿到国外的订单。但是现在,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,很多公司都会选择去越南和印度,因为他们的薪水比较低。 此外,收入的减少也很重要。当钱包鼓起来时,每个人都会省吃俭用,买便宜货。受疫情和通货膨胀的影响,许多国外客户,包括美国人,都被迫过着紧巴巴的生活。因此,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。 二、撤离的链条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,国内已形成了大量的大型产业链。就整个苹果的产业链而言,根据苹果公司的官方统计,总共96个供应商,而内地公司占据了将近40%的份额。这些公司每年可从苹果公司获得数以万亿元的收入,成为了国内对外贸易的支柱。 不过,值得
|